从整个信托行业来看,信托公司员工年轻化、高学历化、业务人员主体化趋势进一步明显。本文结合全国68家信托公司2013年报数据,从全行业高层次、信托业务和后台三方面人员数量的变化,以及从业人员增量对业务发展的促进作用等四个维度对信托行业人力资源发展趋势进行简析。
一是高层次人才不断加入。作为人力资本密集型行业,信托行业对从业人员专业知识的要求不断提高。近年来,通过引进高层次专业人才为公司创造更多利润已经成为整个信托行业的共同选择。2013年,68家信托公司员工总人数为14404人,较2012年增长了24.8%。自2008年到2013年,信托行业从业人数一直维持两位数增长。从学历层次来看,博士、硕士、本科、专科和其他占比分别是2.4%、45.5%、43.9%和8.3%,其中硕士人数首次超过本科人数,成为我国信托行业的主力军,同时拥有博士学历人数的上升与信托公司整体人数增长趋势相吻合,充分显示了信托业对高层次专业人才的渴求。
二是信托业务人员占比持续上升。近年来,信托业务人员在全部从业人员中的占比一直处于上升势头,2013年信托业务人员在行业全员中的占比为55.5%,较2012年增长了24%。信托业务人员已经成为信托公司人员的主要构成部分,这也反映了行业对于信托主业的重视和信托主业的快速发展。据此可得出如下结论:第一,信托业务收入在总收入中的占比较高,其利润在净利润中占比也较高,信托业务已成为信托公司的主营业务。第二,绝大多数从业人员从事信托主营业务,但此类业务同质性较强,信托公司之间尚未形成真正的差异化竞争格局。
三是后台人员数量在持续增加。随着信托公司业务种类日益繁多,监管政策日趋规范化和精细化,信托公司在研发、财务、合规、风控等后台的人力资源投入也在逐步加大。为进一步分析后台人员变动情况,我们将信托业务人员和自营业务人员作为业务人员,而“其他”作为职能人员(不含高管),二者的比值“业务/职能人员比”表示信托公司中每个职能部门人员可以支撑的业务人员数量。根据对年报数据的分析,2007年以来,该比值的走势是先升后降,2010年达到峰值为2.15,其后逐步下降,2012年和2013年该比值分别是1.85和1.79。这说明在信托公司业务开展过程中,信托和自营等前台业务人员获得研发、财务、合规、风控等中后台人员的支持力度虽略有减弱,但信托公司后台部门人员数量一直处于稳步增加状态,这与信托公司近年来致力于建立“事前防范、事中控制、事后监督”的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努力完善内控机制,严格执行前中后台在人员、机构、财务、信息、管理等方面的真正隔离不无关系。
四是员工增量推动了各项业务的快速发展。值得注意的是,净利润和人均应付职工薪酬与员工增量的相关性不高,分别为36%和12%,说明净利润和人均应付职工薪酬与新增员工数量的相关性较低,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这些指标的增长与公司的人员增量关系不大。同时,凭借规模和品牌效应,大的信托公司会受到从业人员更多的青睐,随着更多优秀员工的加入,这些公司的市场占有率和影响力将随之进一步增强,与之相对应,少数信托公司业务增长较慢,则会造成人员增长较慢和骨干人员流失的局面,从而形成明显的“强者愈强、弱者愈弱”的马太效应。
基于上述分析,我们可推断我国信托行业未来一段时间人力资源发展的新趋势:首先,我国信托从业人员的主力将由20-40岁、硕士学历以上的高素质年轻人构成;其次,后台人员尤其是风险管理、研究开发、信息技术等方面的员工数量会持续增加;另外,信托从业人员尤其是高层次专业人才的不断加入,将给多数信托公司带来更多的规模效应。当前,我国信托公司正在大力推进转型升级,这除了需要有一个市场化的、开放式的政策环境,同时也需要内生式的变革力量来推动,而我国信托行业人力资源的不断优化无疑将为转型升级提供重要助力。(来源:上海证券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