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长安信托官方网站!本网站支持IPv6。投资有风险,认购需谨慎

天价遗产不给独子?看李嘉欣公公的“另类”传承

阅读次数:160次

近日,香港船王许爱周家族后人、中建企业主席、李嘉欣的公公许世勋因病去世。据悉,许世勋去世留下的遗产高达420亿港币。正在吃瓜群众坐等曾经最美港姐李嘉欣如何扬眉吐气,正式坐实“豪门阔太”称号时发现,这笔天价资产没有留给许世勋唯一的儿子许晋亨,而是把一部分遗产捐给了慈善机构,一部分遗产装入了家族信托基金。知子莫若父,许世勋没有直接把巨额财富留给独子,而是以家族信托的方式进行传承,既维持了儿子儿媳现有的生活,又保全了家族基业,可谓是一箭双雕。大家不禁好奇,能够实现鱼与熊掌兼得的家族信托究竟是什么?

信托为英国历史产物,起源于英国,发达于美国,广泛传播于许多大陆法系国家。英国法律史学家梅特兰曾谓:“如果有人问什么是英国人在法学领域最伟大与最突出之成就,我认为除了世代推行发展信托观念之外,别无更佳答案。”无论是财富的保障与传承,还是筹措工商资金、支持实体经济,信托在公私方面都发挥了惊人的作用。为适应实践对信托的不同需求,灵活的信托法律制度展现出不同的面貌。

中国经济在过去几十年经历了世界瞩目的快速增长,坚实托举起私人财富的迅猛腾飞。根据招商银行与贝恩咨询公司2017年发布的《中国私人财富报告》显示,财富传承及风险隔离的重要性日益增强,已位列高净值客户最关心的问题前三名,并且占上了家族治理的新高度。毕生积累的大量财富,如何按照自己的意愿传递给需要的人,是摆在富一代面前的一个难题;面对企业扩张过程中的经营风险,如何保障家人的高品质生活,是企业家们必须正视的问题。反观欧美的经验,众多耳熟能详的家族如洛克菲勒家族、肯尼迪家族,都已借道家族信托、家族基金会的财富传承机制,成就了家族财富的基业常青。在这样的历史机遇下,信托法律制度又以家族信托的名义,以既古老又崭新的面貌,出现在我国大陆地区的高净值客户面前。

2013年,被誉为我国大陆地区“家族信托元年”。在监管部门“回归信托本源”的正确指引下,在高净值客户巨大需求的推动下,近几年家族信托业务经历了爆发式的增长,在国内市场上焕发了生命力,截止2017年底,全行业家族信托业务规模已逾500亿。可以说,中国本土家族信托业务的兴起,源于水到渠成的客户需求与财富管理机构的供给侧创新。2018年8月21日,银保监会信托部发布《关于加强资产管理业务过渡期内信托监管工作的通知》(简称“37号文”)。文件中,首次定义了家族信托,规定家族信托是指信托公司接受单一个人或者家庭的委托,以家庭财富的保护、传承和管理为主要信托目的,提供财产规划、风险隔离、资产配置、子女教育、家族之力、公益(慈善)事业等定制化事务管理和金融服务的信托业务。业务实践中,与功能侧重相匹配,信托公司也推出多系列家族信托产品,例如:企业风险隔离型信托、财富多代际传承型信托、移民前信托、婚前信托、保险金信托等。

中国本土家族信托的发展方兴未艾,是中国传统信义文化与现代信托制度结合的良好开端。大势将至,未来已来。借鉴国际先进经验,立足中国特色,量身打造本土家族信托是国内信托公司的历史使命。

                                                                                                                                            作者:长安信托家族信托开发部 陈晶(原创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