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事风控工作,转眼间已近20载,可谓感慨良多!细细想来,所有感悟化为一句话“存敬畏心,行慎独事”。
一、存敬畏心是从事风控工作的“底心”,是基本素养,是内功
对于信托风控工作,长安信托风险控制部副总经理弓展平称,记得曾国藩在家书中曾写道:“敬则无骄气,无怠惰之气”“畏则不敢肆而德以成,无畏则从其所欲而及于祸。”,这虽是封建官吏的为官心得,但对于今天任何一个职场人来说,仍有很强的借鉴意义。
首先,心存敬畏体现出的是对待工作、职业的态度和操守——自重:认真、谨慎、不懈怠。
对于风控这个职业,体现得更为突出,表现在对自然规律、客观事实,对风险、对规则应怀有的一种敬重与畏惧心理,这种心理具有很强的警戒与自省作用,时刻提醒我们不能大意,要擦亮眼睛,保持一定的警惕性。
其次,心存敬畏体现在能够认清自己的渺小和不足,从而激发自己的探索欲和求知欲——自知:不断增长知识、丰富常识、提高见识。
对于风控这个岗位,除了要活到老学到老、注重对金融专业知识的掌握以外,更多地体现为对信贷实战经验的积累,对各行各业、各种商业模式、形形色色的客户、五花八门的融资诉求、虚虚实实的增信措施与承诺等游戏法则、潜规则、行规的把握和对项目背后的商业逻辑的认知上,此所谓常识!在此见多识广的基础上有所总结、感悟,才能培养提高自己的洞察力和敏感性,从而练就火眼金睛,既要有见惯不怪的定力,又要有见招拆招与交易对手周旋的智慧,更要有自己独特的眼光,找寻缓释风险、转嫁风险和管控风险的抓手,此所谓见识!
再者,心存敬畏才能使我们脚踏实地往前走,培养理性的思维和追求科学的精神——自省:重客观、守规则,避免生命不能承受之重,也就是我们日常说的坚守底线。
从这个意义上说,风控工作首先是逻辑思维的成熟和人格上的独立;不唯心,重客观;不唯上,重规则;不唯亲,守公理;不唯和,尽职责;不唯利,遵操守;不唯旧,懂创新;做到这些,才有可能对审查过的、投放过的信托项目问心无愧,工作效果才能经得起时间的考验。
二、行慎独事是风控从业者的座右铭,更是考量风控职业生涯能够走多远的试金石,其最高境界便是自律
“慎独”一词,出自秦汉之际儒家著作《礼记?中庸》一书:“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通俗理解是:谨慎独处,在没有别人在场和监督的时候,也能够严格要求自己,不做违背道德的事,不做违纪违法的事,不做违背良心的事,这就叫做慎独。
第一层境界是对自己要有要求,做事有层次、有是非观和全局观;
第二层境界是时刻保持理性、警惕性,不人云亦云,要有自己的立场和坚持;不为小利而丧失原则,不因个人喜好而对人不对事、心存偏见;
第三层境界就是自律,无论有无职权的便利、无关乎公权力监督的有无、任何时候都能自觉维护公司的利益、既要经得起抱怨和误解,又要能抵制住诱惑、不越雷池半步。
慎独是一种情操,是一种良知,是一种修养,更是一种坦荡。
只有心怀敬畏才会牢记慎独二字,才有危机感,才能知方圆、守规矩,踏踏实实干事、干干净净做人,守住自己的专业底线、职业生涯乃至政治生命线,忠于职守、克己奉公。
三、风控工作在一定意义上是在认知不断提高的基础上,顺应客观规律和复杂多变的外部环境,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为公司平衡风险和收益的一份技术工种
记得2017年我们公司在太白山的年中培训会,清华经管学院陈国权教授所作的“领导和管理的时空理论”主题报告,其中所蕴含的理念对于风控工作就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
知微知彰:要求工作中既要对国家大政方针、产业周期、行业竞争等宏观的系统性的信息有时刻的理解和研究,又要对具体项目、交易对手的内外部信息、关键的数据、细节有一定程度的把握;从细微之处洞察隐患和疑点,从宏观中预判演变和将来。
知柔知刚:影响我们对一个项目做出恰当判断的因素很多。有些信息是软性的、甚至是隐形的、间接的,不见得是硬伤,但未来的变化有可能会成为影响企业的硬伤,比如领导者的秉性、知识产权的独立性、产品的可替代性、客户的集中度等。而有些是硬伤:比如不符合国家产业方向、监管政策、行业准入等;对刚性、柔性风险要素的把握,必须摒弃侥幸心里,用大数法则和概率论深入分析;此外对于主动管理项目的期间管理,更要坚持刚柔相济的原则,在监管中实现合作的目的,在合作中达到监管的效用。
知常知变:凡事皆有因和果。由因导果一般基于常识、经验,但毕竟信息往往是有限的,对于事物内在变化规律的把握就显得尤其重要,产业规划、监管政策的走向、行业趋势的变化,无不需要我们在项目审查决策时要有一定的预判能力和应对变化的准备头脑;只有武装好自己,不敢说可以游刃有余,至少可以求得全身而退。
知行合一、天人合一:风险管控能力是未来信托公司竞争的关键,风控水平的高低,一定意义上既是专业能力的体现,更是团队品质的综合反映。
有人说信托业牌照最重要,那还要看这张牌谁来打?如何打?
有人说信托业团队最重要,那还要看股东的背景与实力、团队的专业能力和风控导向与市场的契合度......。
好的平台,配上专业的团队、先进的制度和管理,凝聚成敢于迎难而上、众志成城的执行力 ,这就是知行合一;能顺应经济发展和我国独特的人文社会发展规律,尊重客观事实和监管环境,必将促进“天人合一”。
四、信托风控管理成功与否的衡量标志应该和传统金融机构有一定的不同
如何衡量信托风控管理成功与否?长安信托风险控制部副总经理弓展平认为,常言道,常在河边走哪能不湿鞋。信托的违约率在一定程度上应该高于银行等传统金融机构,这主要是因为多数的信托项目是在银行无法满足客户需求的基础上,由信托公司为企业提供专属服务而支持企业发展的,信托对实体经济的贡献可谓功不可没。
而成熟信托公司的风控理念,已从单纯对项目是否出风险为唯一考量标志的发展阶段;进步到了既注重契合经济发展又固守抗经济周期资产配置,两手抓、两手都硬的阶段;并在容忍适度违约率的基础上,更加注重通过自身对资源的整合优势,在事前的方案和交易结构设计上为后期违约资产的处置预留操作空间,充分发挥自身主动管理的优势,将未来不可预见、不可规避的风险损失降到最低,尽职履职,取信于投资者。
长安信托风险控制部副总经理 弓展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