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国际信托股份有限公司35周年司庆特别活动暨“我眼中的信托文化”征文大赛,自启动以来,便受到公司客户、员工及社会各界人士的广泛关注与支持,涌现出一批优秀作品,现对优秀获奖作品进行展播。快来围观,一起来欣赏吧!
《我的理财之路》
作为一名客户,我与银行打了几十年的交道。
台州是一座不是那么有名,却同样有着传奇色彩的城市,特别是金融业。全国没有一个地方,能像台州一样,诞生出三家城商行。短短几年时间,台州的银行业已经人满为患,几大国有银行当仁不让,几乎所有的股份制银行也都悉数来抢占市场,还有多家其他地区城商行,也是争先恐后的进驻,台州俨然成为了那些金融机构眼中的香饽饽。
因为民营制造业比较发达,浓厚的民间借贷氛围,让台州人较早地萌发了用钱生钱的思维。我们这里的农村,都有做“会”的习惯,其实就是一种民间集资借贷赚取利差的方式,而城市里上班的老百姓,除了将钱存在银行,也没什么更好的生息的方式,对银行来说,揽储可能也是那个时代最简单的业务,而各家银行存款利率的高低,也成了一些掌管家中财政大权的大爷大妈或者妇女们茶余饭后最热衷的话题。
后来,随着银行业务的发展,也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理财业务开始萌芽。当时我们都不信,那时候的存款利率高,包括我在内的很多人都习惯了这种方式,对新的事务都还是比较谨慎和抗拒的,也不清楚那些客户经理嘴里说的理财到底是个什么东西,怀着试试看的心态,我买了某银行发行的一款产品,具体名字我已经记不清了,这对我来说,已经迈出了很大一步,那时候家里的收入都不高,赚钱也很幸苦,日子也是紧巴巴的,对于风险我们是绝对的排斥,不得不说,那时候那家银行铺天盖地的宣传以及并不严格的理财销售规范,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给了他们机会,也给了我机会。当我拿到第一笔理财收益及本金的时候,我还是比较激动的,我感觉我发现了新大陆。而我后来才知道,其实一些较早就完成了财富积累的先富一代,比如我的老板娘,在我还在为自己刚懂得购买理财沾沾自喜的时候,已经开始接触从上海过来销售信托的理财经理了,那时候,信托的收益,有十几。
在后来的日子里,随着银行金融业务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我也开始接触到各种金融产品,习惯了购买理财的我,已经很久没有正式地存过钱了,那种从柜台郑重接过存单存折的满满的仪式感早已被时代的浪潮所冲淡,迎接我们的是各种理财产品、基金、保险,金融产品琳琅满目,理财经理们,也是津津乐道各种产品的优势。此时,揽储默默地变成了银行最难的业务。想起网上挺火的一句话,当时代抛弃你的时候,连一声再见也不会说。
正是抱着这种与时俱进,不甘落后的心态,靠着家里经济增长作支撑,我尝试着去了解不同的理财方式,接触不同的渠道,了解更多的信息,一次偶然的机会,我认识了长安信托的理财师,年轻轻的小伙子,专业、老练,沉稳,给了我不错的印象,也为我打开了另一扇认知的大门。
对于信托,我真的很陌生,虽然在银行,我也听说过,但因为有银行的信用背书,我并不是特别关注信托产品的本质,而接触到了长安信托,因为没有银行十多年来积蓄下来的信任光环,我还是很怀疑的,我不知道这是家什么样的机构,不知道它跟之前我们这边暴雷的“e租宝”之类的公司有什么不一样,不知道他们的产品结构、不知道他们的风控体系,更不知道,像他们这样,租住在高端写字楼里暴雷后会是怎样的一片狼藉,我还能去哪里找到他们,怎样才能维护自己的权益。况且,他们投资起点高,要100万,天哪,我甚至都想过,面临损失之后,我该如何面对孩子的责备、朋友的同情与安慰;我联想到最近天天收到的防诈骗短信,想起公安来我们单位做的普法宣传……
但最后,我还是选择了长安。成交的基础是信任,而信任的基础是尝试,不踏出这一步,我和信托之间始终是僵局。我为人谨小慎微,在半年多了解和交流的过程中,我做了很多的功课,也问了我的理财师无数的问题,当然也都得到了耐心且细致的回答。我并不奢求信托的高收益,对于我来说,我更看中的是信托公司对于客户的尊重,给客户提供的平台,当然所有的前提都建立在产品稳健、专业扎实、风控严格的基础上。我喜欢西安这座城市,向往传统和现代以及未来的完美结合,长安信托传递的“长安心、百年业”的文化理念,给人一种历史的厚重感,信托遵循的,我认为恰恰也是,尊重历史、不断创新,一座没有历史的城市是没有灵魂的,而一家没有文化的公司也是轻浮的,而一家轻浮的公司是不值得被托付的。
长安信托,对于我,不是一家普通的金融机构,而是一种理财文化的认知和蜕变。一家服务高净值客户的公司,吸引客户的也不应该仅仅是收益。我很荣幸,通过长安能接触到信托这个行业,跟着“长安投教”不断学习,不断成长,了解家族信托、慈善信托,从最开始的小储户,一路走来,最终成为一名长安的客户,我想我是值得骄傲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