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喜欢城市,喜欢用眼睛观察,舌尖体验,脚步丈量。有时翻读历史,探寻城市的肌理和脉络,更能拿捏属于她独有的气质。
我生活在武汉,精确一点说是在汉口。汉口在长江以北,异于大多北方城市坐北朝南的方正格局,这里的交通主动脉都是沿着长江的流向,相互平行,蜿蜒拓展,而且取名也颇为讲究。沿江大道是代表汉口开埠,中山大道和京汉大道是缅怀辛亥革命和京汉铁路,解放大道是纪念抗战胜利和新中国成立,建设大道是回望欣欣向荣的和平建设时期,发展大道则是憧憬未来。
穿插在这些风云际会的大道之间,便是一条条烟火气十足的街道了。也许那里有从小钟爱的一碗热干面,也许那里有年轻时约会见面的车站,也许那里有上下班不经意的日常,也许有那么一条街道,惦念在心里,总也放不下。
在我心里,是台北路。
估计很多本地人都不知道1984年之前这里还叫安定路,为了促进两岸交流,后来改名台北路。这是一条并不长的马路,两旁种满了法国梧桐,没有什么高楼大厦,却隐秘而贵气。一片岁月静好,却是武汉最早的豪宅区,充满了都市传说。印象里几乎最早的私房餐厅、咖啡酒吧、网红小吃、文艺商店都是从这里发迹,最新的潮流时尚也从这里兴起。
研究生快毕业那会儿,同学拿着我的简历去招聘会,结果有家银行打电话通知我去面试和实习。于是我开始每天从学校出发去上班,一个半小时的车程,终点站就是台北路。我的职业生涯就此开始了,那是2007年。
从会计到零售,从验支票到卖理财,从打杂小白到优秀员工,转眼就是七年。慢慢习惯了上班前去路口吃“黑皮牛杂”,习惯了在营业大厅里接待客户,习惯了午休的时候溜去“启铺”淘打口碟,习惯了开完夕会再来一份“王鸭子”的鸭杂炒饭,习惯了台北路上度过的每一天。直到现在还很想念和我一起去宝岛公园散步的人,一起去“歪脖子树”按摩颈椎的人,一起去“老友记”喝一杯就微醺的人,一起年终决算后去“台北新视听”欢唱的人,一起在台北路上人来人往的所有人。
在决定接受长安信托抛出的橄榄枝的时候,除了内心的期待,还有真的不舍。但缘分有时妙不可言,2014年来长安信托接触的第一个产品就是坐落在台北路上的万象城项目,拿到推介材料的时候都忍不住会心一笑。不只是我,客户对万象城项目也很熟悉,实地考察的时候都有一种下楼遛弯的感觉。后期的拆迁围挡、平整地基、正负零和开盘等工作也都目之可及。我们团队在这个项目上的销售表现非常出色,成功去筹,站稳脚跟。当时的客户也因为如期兑付和可观收益而感到非常满意,和我们合作至今。
每次经过台北路,除了怀念,还有感恩。
那天听闻,台北路上开了十几年的川菜馆“金色雾都”,因为疫情永久关闭,而疫情爆发的前一周我还在那里和朋友吃了一顿火辣辣的年饭,有我最爱的仔姜炒蛙和口水凉面。想一想,心里不免有些感伤。好在她对面的万象城已经封顶,施工现场如火如荼,可以预见将再次提升台北路的质感,成为全武汉的焦点。商场即将开业,住宅全部售罄,有几个客户不久以后还将入住这里。没等感伤太久,我已经迫不及待在寻思挑哪款酒,去恭贺客户的乔迁之喜了。
现在已经是2021年,台北路上,依旧人来人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