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2004 年对于信托行业的发展而言,是一个具有承前启后意义的转折点。随着2004 年宏观调控力度的加大,信托行业自2002 年《信托法》颁布以来所形成的高速发展的态势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而且伴随着外部经济环境的恶化以及监管政策的变化,行业内部在过去一年多高速发展过程中所掩盖的矛盾和问题相继暴露,从而引发了整个信托行业面临的“信任危机”。
对于新生的信托行业而言,这次危机既是一次挑战,也是一次机遇,信托投资公司不得不对原有外延式的扩张型行业赢利模式进行深刻的反省和总结,寻求在新的市场环境和监管环境下经营之道,这一转变尽管还没有完全成型,但其所体现出来控制风险、取信于投资者的基本思路则在信托投资公司的产品开发中得到了初步体现。
这种赢利模式转型所带来的转变可以被视为一种创新,这种创新通过各种途径在信托产品这一层次中得到了体现,从而为我们以信托产品创新为研究线索,把握整个2004 年信托行业的变化提供了一个良好的视角。以此为逻辑主线,本研究报告分为以下四部分:第一部分主要对2004 年信托产品的发行概况进行一个简单的描述和分析;第二部分对现有的信托产品开发的层次进行了划分和界定,从而为后面的分析讨论提供一个理论参照系;第三部分对现有信托产品开发模式特点进行了总结和分析;第四部分结合具体的产品类型对产品的创新背景和创新点进行了详细地分析。
一、2004 年信托产品发行概况和描述
二、信托产品开发三类层次的划分
三、2004 年信托产品开发的两个阶段特征
(一)信托产品开发模式转变的分水岭??46 号文
(二)信托产品开发模式的新特点
1、以控制信托产品风险为核心,增强信托产品对投资者的吸引力
2、注重市场细分,通过与合作者的战略联盟,构建新的信托产品开发盈利模式
3、立足现有市场,积极探索新型业务,推动信托产品开发层次的提升
四、部分具有创新意义的信托产品的分析
(一)银行贷款资产转让信托产品
(二)结构化投资类信托产品的开发
1、线索一:拓展满足特定风险收益需求的基础资产
2、线索二:通过结构化设计改变原有资产的风险收益状况满足市场需求
(三)深圳国投“赤子之心证券投资信托”
1、职能划分,相互制约,加强对信托财产的保护
2、引入品牌投资经理,建立合理的绩效约束机制
3、根据基金特征,对客户进行有效筛选
(四)房地产信托的创新与战略转型
1、挖掘房地产信托的特殊价值,锁定特定的投资者
2、不动产受益权信托??房产增值与变现的完美结合
3、针对房地产项目不同的开发期,提供多元化的融资帮助
4、未来发展的展望
孟辉,男,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系博士研究生,中国人民大学信托与基金研究所特邀研究员,主要从事宏观经济政策分析和创新金融工具研究,先后在《金融研究》、《改革》等经济金融核心类期刊发表学术论文十余篇,与人合著《可转换债券绩效及其评价》和《中国金融工具创新报告(2002)、(2004)》,曾有论文《非银行金融机构退出制度研究》获中国金融学会第六届优秀论文二等奖(2003 年),论文《上市公司关联交易的监管与实证研究》获中国证券业协会优秀论文三等奖(市场监管类2004 年),论文《中国市场可转换债券发行的信息含量识别》获深圳证券交易所会员单位优秀论文一等奖(投资策略类2005 年)。
本报告是《中国金融工具创新年度系列报告(2005)》的一部分,作者感谢《系列报告》学术委员会委员高传捷先生的点评,当然一切文责自负。
↓
↓
↓
关于《宏观调控背景下行业盈利模式的艰难转型》的评议
报告评议人:高传捷
《中国金融工具创新报告》在进行了持续跟踪和仔细研究后完成了《宏观调控背景下行业盈利模式的艰难转型??2004 年信托产品创新回顾》一文,并命我做出评议。有人说,对信托公司来说,2002 年是起步年,2003 年是发展年,2004 年是规范年。一年过去了,我想,回顾分析全年的信托产品创新情况,将对预测信托产品下一步的走向有所帮助。
2004 年经济生活中的重大事件,是国家实行了宏观调控政策。这一政策对宏观经济和企业的微观行为产生了重大影响。这是认识年度信托市场的基本点。有了它,我们就能准确把握信托市场主体的行为动力和发展轨迹。《回顾》一文在这个方面的分析应该说是比较到位的。在分析产品创新的过程中,作者能够把握产品开发的内在机理,透过现象观察本质,紧扣2004 年宏观调控政策,把信托产品看作是宏观调控政策的产物和传导媒介,从多个途径讨论宏观调控对信托行业的实际影响,使人们清楚地了解到政策环境、市场环境以及信托投资公司、投资人等各方主体之间的互动关系,为理解2004 年信托行业的变化以及未来的行业发展趋势提供了研究资料,同时对市场主体的进一步创新提供了有价值的指导。
《信托法》实施以来,信托行业以其现行的经营方式,在金融市场中形成了自己的功能定位,迎来了快速发展的时期,在经济生活的大舞台上扮相出演。应该说,这次出场,有成功也有教训。它显示出,经过整顿,信托人三年的辛勤努力已见收获,但行业的发展还很不成熟,现行的业务定位也处于变革的过程中。经过两年的发展,原有的问题和矛盾逐步暴露,并与金融市场的固有问题纠缠在一起,蕴含着较大的金融风险。在2004 年,这些风险中的一部分释放出来了,人们看到,一些信托公司内部治理不完善,难以成功地经受住市场波动的考验,难以经受住违法违规经营的考验;由于执业人员的职业操守、专业技能等方面的低水平,部分业务操作风险经常暴露出来;部份信托资产的质量不够稳定,结构不合理,难以应对市场突发冲击;尤其是,信托公司的核心竞争力还远没有构建起来,适合中国国情特色的、以诚信为基本内核的信托文化还没有形成,等等。
这些风险对2004 年行业的发展形成了冲击。它提示人们,对信托公司加强监管的重要性!对信托创新活动中应该遵守基本原则??即高度重视风险防范、依法合规诚信经营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它促进了整个行业对未来发展路径的深入思考。它用实际生活重申这样一个普通的道理,信托投资公司只有通过自身的努力,加强内部建设,提高防范风险能力、尽职管理信托事务、取信于委托人,是关系信托行业未来发展创新的关键。2004 年,监管部门加强行政指导和规章制度建设,抓风险防范、公司治理、依法合规诚信经营,做了前所未有的努力,促使信托公司在日常经营活动中强化风险控制措施。《回顾》一文从信托产品创新的分析中反映出了这一变化,并认为信托行业盈利模式基于这个原因还将继续有益的转变。对此,让人感到高兴。从分析中看出,正是在这一背景之下,信托产品的设计开发更加注重风险管理的安排,强化了成本意识和营销意识,构造的条款也更加细腻和专业,比2003 年有明显进步。这一点,在房地产信托品种和结构化投资产品中有很明显的体现。
信托业在适应和执行宏观政策的同时,由于信托制度的灵活性,使表现出特别的适应性。这种适应性不仅使信托公司在年度经营活动中取了很好的经营成果,并以信托产品为工具,对宏观政策的顺利实施发挥了积极作用。我们还看到,信托制度对宏观经济发展有着不可替代的支撑作用。这一点,将随着信托公司的经营活动和未来经营模式的转变,越来越清晰地展现在人们面前。此外,2004年,很多信托产品围绕推进金融改革、化解金融风险的主旋律进行宝贵的探索。比如,在化解银行不良资产方面的一些“准资产证券化”产品、债权信托等等,都具有这样的功能。尽管这些产品的规范化程度有待进一步提高,但是它们令人高度关注,其所代表的方向,值得深入研究。这些方面,报告论述较少。这说明,《回顾》在做产品交易结构分析的同时,对行业产品创新的总体方向分析不足,在点评产品创新成果,分析信托业未来发展方向上需要在以后的研究中予以完善。
2004 年在整个信托行业的发展中具有承前启后的意义,通过对行业发展规律的进一步认识,随着相关制度的完善,信托业将会继续得到发展,在构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发挥独特作用。《回顾》是作者第二次对信托产品年度运行情况进行研究并提出的专题报告。我期待着这样的报告越做越好,有更多的人关心信托行业的发展,研究信托业发展中带有趋势性问题,提出更多更好的建议,为推进信托业的健康发展多做一些宝贵的努力。
“作者的话”
“本报告作为中国金融工具创新年度系列报告的一部分,欢迎下载(但需注明出处)。考虑到本报告将会每年发表,为促进学术交流,提高报告质量,欢迎各位朋友就本报告的内容进行批评指正,并就未来报告的改进不吝赐教,谢谢。孟辉(联系方式:iammh@263.net)
全文下载 2004年信托产品创新回顾.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