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经长安信托深度研发,结合公益事业发展趋势与国内高净值客户传承需求的公益产品——长安家风?家族慈善信托基金,亮相一年一度在深圳举办的慈善盛会——第四届中国公益慈善项目交流展示会,引起了慈善及金融行业的广泛关注与讨论。
经过改革开放30多年的发展和积累,中国进入财富传承期,在利用家族信托等手段将财富安全、有效地传承到下一代的同时,不少企业家希望能同时开展公益事业,以培养后代的社会责任感。
与此同时,公益慈善行业蓬勃发展。2014年,我国境内接收国内外社会捐赠钱物1042.26亿元,全国基金会数量达4211家,较2013年增加584家。
但目前公益慈善行业的架构,难以承载多元化的公益慈善需求和公益事业的持续发展,难以承载大额捐赠下的可持续发展以及股权、房产、知识产权等新型捐赠方式,与此同时,不断暴露出的公益组织公信力不足、缺乏有效的透明机制、募款渠道狭窄、运行低效等问题,也成为困扰行业发展的痛点。如何推进公益慈善事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长安信托在公益金融领域进行了不遗余力地探索。信托,以其完善的制度设计、天然的金融优势,无疑成为各公益参与方特别是企业家开展公益事业的一个新选择。
2014年国务院发布的《国务院关于促进慈善事业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首次提到试点慈善信托,探索解决股权、知识产权等新型捐赠方式。当前深圳市正在研究起草《关于促进我市慈善事业健康发展的实施意见》,《慈善法》也在立法研讨中,其中对慈善信托做了专章规定。利用慈善信托来推进公益行业健康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行业共识。
长安信托经过深入的调研,多维度比较信托制度与基金会制度的优劣势,发现信托与公益的结合,可以拓宽公益的参与途径,释放公益慈善行业的活力,形成多样化慈善参与方式。灵活结合两种制度,可以有效解决目前公益慈善行业面临的问题。
公益信托+基金会的模式,专为基金会优秀公益项目设立公益信托,可扩宽募捐渠道;独立专户和专款专用,以及监察人制度,可增强项目的公信力。
长安家风?家族慈善信托基金模式,则是企业家实现“永续”公益的利器。
长安信托家族及公益信托工作室研究发现,在目前的法律制度框架下,仅以非公募基金会难以实现如洛克菲勒家族慈善代代相传的“永续”公益。非公募基金会每年用于从事章程规定的公益事业支出,不得低于上一年基金余额的8%的规定;基金会的投资收益须按25%的税率缴纳企业所得税的硬性要求,使得非公募基金会年收益需超过10.6%,才能不动本金,以收益覆盖当年支出,而长期每年高收益投资几乎不可能实现。
作为业内首创,长安家风?家族慈善信托基金模式,集合信托与基金会制度的各自优势,在成就公益理想的同时,让基金会拥有持续的捐赠收入,保障了企业家或家族控制权,实现财富传承和公益目的双赢。
深圳市民政局副局长侯伊莎在慈展会“公益慈善信托专题研讨会”上表示:如果没有建立合理的公益金融机制,公益慈善事业的发展肯定是缓慢的、不科学的、低水平的……,只有公益慈善信托制度建立起来,才能让公益慈善事业与各行各业结合在一起。
长安信托家族及公益信托工作室负责人上官利青女士受邀出席了研讨会,并对公益行业目前面临的困境、长安信托在这方面的研究与探索做了主题发言。
作为金融服务公益的引领者,长安国际信托股份有限公司在自身发展壮大的同时,积极承担社会责任,坚持发挥专业优势,积极学习探索,勇于创新实践,以信托为工具,积极推动公益行业发展。据悉,长安信托于2008年推出了全国第一款规范的公益信托,于2014年8月成立国内首个致力于推动家族与公益可持续发展的专业部门,搭建起公益与金融的桥梁,以金融优势,携公益之友,共同推进中国公益事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