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长安信托官方网站!本网站支持IPv6。投资有风险,认购需谨慎

王连洲:客观认识当前信托业的问题与现状

阅读次数:2990次   近期,国内信托投资公司遭遇紧急普查,源于近期一篇名为《金信信托停业敲响信托业风险的警钟》(简称《金信信托》)“内参”文章影响的蔓延和升级。该文列出了信托业目前的风险、形成风险隐患的原因以及化解信托业风险需要采取的几个应对措施。
  《金信信托》一文所言不能说没有一点道理,但无论如何也不能排除它有以偏概全之嫌,而文章观点引发的影响,有可能会严重祸及整个信托业。有鉴于此,笔者认为信托行业应当发出自己的声音,要传达出行业客观、真实而准确的信号,供给有关部门参阅。
  信托业四个“澄清意见”
  部分信托业内人士,出于对信托行业的责任和爱护,深感有必要对《金信信托》一文所集中的几个观点,加以澄清。 具体观点如下:
  一、信托公司去年年报,有没有虚报和漏报,谁都难以保证没有,尤其是在当前诚信缺失的社会大环境下,确实应当予以警示。但据调研掌握的情况和其他一些资料,信托业同仁的共识,有理由相信多数信托公司年报的真实性。但在没有经过详细、周密的调查下,而确言之凿凿,确认尚有部分信托公司没有披露年报,就是已经被银监会指示披露的信托公司年报也“有一定的水分,可信度不高”,这给高层领导传递了怎样一个危及信托公司的信息误导,这对整个信托业的声誉将造成多大的影响,是不言而喻的。
  二、部分信托公司被逐渐边缘化问题,这种现象是存在的,及时提醒有关方面注意风险防范,无可厚非。但有资料说明,55家信托公司,问题比较大的仅有5家,相比其他金融机构,问题并不突出。即这样的问题公司退出市场,也只是属于市场的优胜劣汰。如果将少数或者个别问题公司的风险,演变成“有相当部分信托公司被逐渐边缘化,面临退出市场的风险,使得如何处置那些经营不善的公司,加强对他们的监管和风险防范,成为一个急迫的问题”,把这一明显扩大化的信息传达给决策层面,会给中国信托业未来的命运走向将造成怎样的影响,不知是否深思熟虑过没有。
  三、将完  善信托公司年报披露制度,要求所有信托公司全部披露年报,作为化解信托公司风险的“主要”应对措施,也令人匪夷所思。信托公司披露年报,是监管部门为全面反映信托公司运作情况、提高透明度以利专业监管和社会监督而提出的一项技术层面的工具措施。有常识的人都会清楚,披露年报信息的必要性和意义,仅仅对监管部门和资产委托人或者信托投资人了解信托公司的整体素质和经营能力而言,而与化解信托公司面临的实际风险并没有太多的直接关系。信托公司作为名副其实的地域性公司,要在全国性的报刊上披露其年报,究竟有多大的针对性,在化解信托公司风险方面究竟能有多大实际效用? 信托公司的治理情况以及资产管理运作情况,有义务向其财产委托者、信托投资者以及监管机构按规定完整、真实、准确、及时的披露,但披露的项目设置、内容安排和形式要求等需要尽可能的科学、合理、简明和有针对性,不宜人为的复杂化、繁琐化。
  四、“212号”文件有规范发展信托业务具有积极意义的一面,信托公司应当认真的贯彻执行。但业内普遍反映,212号文件也有限制、束缚甚至打压信托公司开拓创新、锐意进取、求生图存的一面,特别是禁止有的信托公司,用单一信托资金按规定构建资金池的规定,没有多少正当性,不一定妥当。因为这是在现有的监管制度下,信托公司为分散风险、化解风险,而迫不得已采取的用时间换机会的一个创新和选择,应该允许继续试验,而不宜贸然的禁止。重要的是,为防范另外可能出现的风险,需要做出科学的条件限制。
  面临的真正风险
  身处信托业第一线的人士普遍反映,信托业当前真正的风险主要有如下六点:
  1、对推动信托业发展负有相当责任的权威人士,没有以应有热情和积极性为发展信托业务、化解信托业风险创造或提供应有的机会、条件和平台。
  2、制度规则的不公平和监管思路、手段的不公平。在金融业分业经营、分业管理的现行规制下,其他的金融机构似乎都可以想着办法从事信托业务,而信托投资机构从事信托法支撑的信托业务,反而遭受百般的捆绑、限制和打压。
  3、信托监管制度堵塞、阻滞、压抑有余,疏导、服务、扶持不足;即兴式的监管有余,制度性的监管不足:“规范”有余,发展不足。监管层没有顾及具有高度灵活性、创新性和适用性功能企业的特点,提出了一些使信托公司在市场条件下难以生存和展业的苛刻规定。
  4、贯彻信托法而配套的行政法规和规章制度,特别是信托业法未能及时制定出来,致使信托的功能和作用得不到应有的发挥。
  5、信托产品缺乏流动性,而又缺少热心而有权的单位主动去考虑,使之长期得不到有效的解决。
  6、秉公执法不力,违法成本太低,法律起不到应有的威慑作用。
  此外,当然还存在着其他管理风险、市场风险、政策风险、产品风险等等一系列可能存在的风险。但上述几个大问题不能取得突破性的解决,只是在披露年报、第三方托管、公司治理等主要是技术、程序操作层面提出要求,那么化解信托公司的风险,可能会如缘木求鱼,难于达到目的。
  中国信托业发展到今天,历尽了无数艰难和曲折,实在不容易。信托业的发展十分需要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得到有关方面的支持和呵护;当然,业内更需要自我珍惜,发奋图强,遵纪守法,规范经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