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上海国际信托投资公司副总经理俞妙根、总经理助理宗德奎
最近国内首家信托登记中心——上海信托登记中心在上海浦东正式成立,填补了我国信托财产登记长期以来的制度空白。
上海国际信托投资公司作为这个登记中心的前期筹备方之一,现在承担着为登记中心提供业务支持的功能。为了解信托登记中心的最新进展,记者专访了上海国际信托投资公司副总经理俞妙根和总经理助理宗德奎。
为信托财产登记提供平台
记者:信托登记中心成立以来,在业务开展方面有什么最新的进展?
俞妙根:近期准备成立一个信托登记中心的理事会,按照市场运作。上海信托登记中心是面向全国提供信托财产登记服务的,因此,中国信托业协会将会在行业内部发出倡议,希望更多的信托公司成为会员,采取自愿的原则。关键的问题在于,登记中心必须提供有价值的服务,这样才能产生强大的吸引力。
记者:2001年10月,《信托法》正式实施。而作为信托法律关系基础的信托财产登记制度却一直缺失,登记中心的成立能否起到应有作用?
俞妙根:登记中心的成立是信托登记制度的发展与完善的一个良好信号。比如信托财产到工商局登记,工商局认为执法必须有依据(法律条文规定),不能按照顺延或者类推的方式来进行。目前,大连、天津等地已开展了这方面的尝试。上海市政府、浦东新区政府决定成立登记中心是很有眼光的。借助于浦东综合配套改革试点的机遇,通过登记中心的实践,使实践与法律在长期互动过程中不断完善,从而更好地服务经济发展需要。
不以盈利为目的
记者:上海信托登记中心成立时明确指出,中心主要负责办理信托各项登记手续等事务。那么,未来给信托登记中心的定位是怎样的?
俞妙根:上海登记中心是一家非金融中介机构,这一定位是符合实际情况的。未来,我们希望把这个平台打造成为一个可以为所有信托财产登记的(比如说基金登记)专业的、客观的、第三方的服务平台。
我们希望今后只要是信托财产的登记都可以由登记中心提供,理论上是行得通的。
记者:浦东新区有关人士表示,未来登记中心会盈利的。对于盈利这个话题,你们的看法是什么?盈利模式如何?
俞妙根:信托登记中心未来会盈利的,但其并不以盈利为目的,就像交易所一样,它主要是提供市场服务的。政府先提供基础设施,登记中心经过一段时间的运作后,待功能逐渐完善自身可以盈利后,政府将会考虑角色转换。
宗德奎:就像黄金交易所等机构一样,属非盈利性质机构。中介机构在每一次交易中都收取必要的营运费用,但是这些中介机构通常是带有行政许可性质的交易平台和控制平台,他们服务的是资产交易当中的一个市场。
记者:近年来,信托机构屡次出现兑付危机、大股东套现的事情,暴露出信托业存在的问题。你们对这个问题如何看待,信托行业在制度层面还有哪些缺失?
俞妙根:这是外界的一个错误观点。相比于上市公司、券商和银行坏账等财务问题而言,信托公司发生问题的几率小很多。金信信托出现8000万兑付危机是大股东套现造成的,国内金融犯罪成本低廉也是事故出现的一个主要原因。
目前,在所有金融机构中,只有信托公司被银监会强制要求披露信息,同时要求聘任独立董事,成立专业委员会。这一方面由于信托业的盘子相对较小,管理较为便利;同时也与信托机构的资产质量相对较好密不可分。因此,国内信托公司的治理结构在不断完善,业务发展也较为稳定。
当前,国内信托业还存在三方面的缺失:信托财产税务安排缺失和信托业法的缺失及信托登记制度缺失。而信托登记中心的成立为信托登记制度建立奠定了良好的开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