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华宝信托与交通银行合作推出的“得利•宝天蓝———新股随心打”人民币理财新品正式发行。该产品是国内大型银行推出的首个新股申购型理财产品,为华宝信托公司不断深化银信合作、拓宽理财产品种类、满足市场需求的又一全新尝试。
华宝信托相关项目负责人表示,公司在积极顺应市场需求、推动产品创新方面已经做过不少尝试,发起的国有商业银行中第一个由信托公司担任投资顾问和受托人双重角色的基金优选FOF产品以及国内理财产品中的第一个保本策略产品,均取得了不错的投资业绩,充分体现了公司的资产管理能力和产品开发能力。今年6月起,华宝信托又与交通银行合作,推出首个理财产品“天蓝一号”,仅用短短3个月间,双方就已合作推出了三期产品。
此次华宝信托和交行合作发布的“得利•宝天蓝———新股随心打”产品,可随时签约、随时申购,又能将资金以最快时间返还客户账户,使客户以小投入即能有机会获得丰厚稳定的收益。
二、(转载经济观察报)
一、(转载上海证券报文章)
作者:赵娟 来源:经济观察报 日期:2007-9-29 8:27:37
私募基金悄然转向 股权投资渐成新宠
对于私募基金来说,股指的持续走高是一把双刃剑。
曾经,他们凭借在二级股票市场的优异战绩成为舞台聚光灯下的焦点。但随着A股市场估值的不断升高,不少私募基金愈发担心市场隐含的风险,于三季度纷纷减仓甚至空仓。
当人们还在关注这一现象是否将继续甚至加剧时,私募们已经开始悄然转向新的战场——私募股权投资基金(PrivateEquityFund,简称PE),越来越多的国内的私募将目光从A股二级市场转向一级市场,以获得更大的收益。市场的扩容潮一浪高过一浪,PE投资特别是Pre-IPO的投资正在逐步兴起。
转向新战场
深圳同威董事副总经理廖梓君认为,“目前二级市场不是说没有机会,但是存在许多不确定性,这就是风险,所以我们比较早就将全部资金的2/3配置在股权投资上。”
2006年A股市场的大牛市将私募推上了与公募较量的舞台,一些私募信托基金也开始受到“排名”的压力,然而私募基金有着不同于公募基金的商业模式和操作理念,与在申购资金推动下不断激进的公募相比,5•30后,这些私募开始变得谨慎,而跑不赢公募甚至大盘的尴尬业绩多少让他们承受着压力。
“私募本身就可以做股票基金也可以做股权基金,哪个市场空间更大资金就流向哪里,追逐高利润是很正常的事情。”一位深圳的私募基金经理称。
早在2006年,深圳同威就开始进行国内未上市和H股准备回归A股公司的股权投资。现在,国内越来越多的私募基金开始转战Pre-IPO领域。
但驱使私募转向的并不仅仅是压力,而是更大的机会。
统计数据表明,目前中国私募股权投资约占GDP的1%,与西方国家4%-5%的比例存在较大差距。同时,中国经济持续高速增长,居高不下的市盈率必然带来超额的投资回报,尤其是明年即将推出的创业板,这些都表明,中国的私募股权市场存在着巨大的潜力与机会。
盛世凯邦行政总裁刘嘉城指出,由于受到外汇管理局监管,国外热钱可能受到一定程度的遏制,现在更多人民币基金凸现出来。
另外,今年6月1日新修改的《合伙企业法》已生效,国内的私募可以合法地通过合伙企业走向阳光,不再存在政策上的障碍。
创业投资与私募股权研究机构清科研究中心的报告指出,2006年底活跃在境内的43只PE基金中,本土只有6家,外资占到了37家。国内私募基金的加入将为中国私募股权投资市场注入新的力量。
深圳晓扬投资公司正在进行Pre-IPO的投资,其操作的资金至少有3亿,基本上是自有资金。一家北京的私募基金负责人借着合伙企业法的实施,也在说服客户用一部分钱成立有限合伙企业,盯准上市前的Pre-IPO项目。
事实上,不少私募一直在从事私募股权投资。
早在2004年,北京的一家小型私募就开始从事股权投资,他们把投资的阶段定位于风险投资和Pre-IPO之间,做未上市企业的股权转让,通常以将项目转让给Pre-IPO资金的形式退出。
目前,上述私募股权投资大都集中在传统行业,廖梓君表示,同威将关注越来越多将要上市A股市场的行业龙头企业,在大的环境允许下,也会关注国企改革。在投资比例方面,国内的私募股权基金大多是财务投资参与型,而不做控制型。
国资委研究中心资本与市场部部长卢永真认为,从国企改革的角度,国内私募股权投资基金作为财务投资者比外资并购的威胁性会少一点,“我们对于国内私募股权基金参加国企改革比较关注,应该让更多的国民能够分享国有企业改革、发展的成就,这样的机会不能都让给外资。”卢永真称。
业务模式
上海林莉华律师事务所公司投融资研究中心主任李磊介绍,私募股权基金常见形式有四种:契约型、公司型、合伙企业型和信托型。
目前,深圳同威采用的业务模式就是和信托结合,引入了托管银行,把投资者、信托公司、基金管理人、托管银行四方有机结合。廖梓君认为,信托型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的优势在于可以提供一个很好的中介机构。目前,深圳同威的股权投资团队已经独立成立了新的投资公司——君盛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君盛投资将继续走信托型的道路。
但也有不少私募基金正在筹划注册有限合伙企业,北京工商局即将受理有限合伙企业的注册,深圳和浙江已经出现了两家注册成功的有限合伙企业。上海嘉裕投资也将选用有限合伙企业的形式,董事长刘方生认为,这种模式的股东关系最为清晰。
李磊认为,有限合伙企业将是一种私募基金健康成长的必然趋势,但在基金结构设计过程中不管是普通合伙人和有限合伙人都存在一定的风险,相关配套体系还需要完善。
而在信托模式的发展方向上,廖梓君认为,本土私募基金信托业务的发展应该从海外成熟市场中吸取他们的经验,谋求强大的金融中介体系支撑,君盛投资也许会在将来发展与私人银行合作的模式。
竞争凸现
在国际私募股权基金的大量涌入下,国内私募股权投资市场已经出现过多资金追逐少数项目的情况。
“企业和投资者的谈判地位已经不平等了,为了争夺项目,有些企业甚至还没有通过尽职调查,钱就已经打进去了。”一位业内人士称,而通常在决定是否投资股权前,应该对企业进行综合考核以及风险评估。
A股二级市场的浮躁也延伸到了一级市场。据了解,在Pre-IPO领域,企业的估值不断被抬升,市盈率也到了15倍以上,Pre-IPO的成本价格也在翻倍上升。
但高额的退出收益还是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参与者,目前国内中小板的整体平均市盈率已达到60倍左右,一旦企业上市成功,投资就可获得几倍收益。
“上市预期大的企业成为最受追捧的项目,将来会有越来越多的券商加入进来,当年赢利的业务指标使得券商的直投业务显得比较凶猛。”上述人士认为。
私募股权投资的退出时间一般由双方约定决定,廖梓君的投资策略是,寻找上市预期明确的公司,资金周期一般3年左右,在限售期3-6个月套现,如果对这个公司长远看好,套现后再到二级市场做长期投资。
一些私募的选择更加灵活,刘方生称,嘉裕投资对未上市公司的投资期是3-5年,致力于培养新一代的行业和企业,创造企业的新价值,除了Pre-IPO,还会做一些帮助企业成长的事情,例如支持经营、引入人才等。
一位北京的私募认为,现在私募股权投资是在拼项目、拼资金,今后必然进入拼资源的阶段,企业的成长不只需要资金,更需要资金背后的资源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