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长安信托官方网站!本网站支持IPv6。投资有风险,认购需谨慎

《信托登记管理办法》即将出台:建构信托产品信息交流平台

阅读次数:4185次     日前,关于全国性的信托信息平台建设又传出新消息。上周六,上海市副市长屠光绍在陆家嘴论坛上表示,上海正在考虑建立全国信托登记中心,进一步加快建立信托资产交易和转让市场。对此,业内人士表示,上海将信托登记由地区向全国转型的努力已持续多年,随着《信托登记管理办法》的即将出台,该登记平台有望在年内破壳。

  相关政策即将出台事实上,上海成立全国性信托登记中心的努力一直未曾间断。自2006年6月,上海在浦东新区成立了全国首家信托登记中心以来,将地区性的信托登记平台整合成全国性的信息交流、交易平台,就成为新的目标。

  据了解,信托登记指的是信托设立时对信托财产进行登记加以识别的一种法律行为。在不少专家看来,信托登记的完善能使国内的信托制度充分发挥功效。原全国人大财经委《信托法》起草工作组组长王连洲表示,信托本身的风险隔离、权利重置,也可以有效地缓解经济运行中直接融资少、间接融资多的问题,可以满足众多的中小企业,特别是高科技企业对金融服务的要求。但是在上述过程中,必须先解决几个问题,比如信托登记制度、税收制度、信托收益权的流通制度等等。"目前,上海信托业也想出台一些地方性法规,为信托产品的流通提供一个平台。在所有的制度过程中,信托登记是一个急需要解决的问题,只有明确了产权才能交易。"王连洲表示。

  登记制度有助行业发展在经历多次清理整顿后,国内的信托产业正在经历前所未有的"黄金发展期"。据中国信托业协会披露的数据,今年一季度,信托公司各项业务收入总计达38.8亿元,其中,利息收入余额达到5.3亿元,占总收入的13.7%;信托业务收入余额21.7亿元,占总收入的55.93%;投资收入余额9.29亿元,占总收入的23.97%。一季度信托公司实现利润总额26.1亿元。

  不断扩容的信托市场在为各经济产业注入资金的同时,也为监管部门带来新的难题。专家表示,没有信托登记中心,信托投资者的权益保障会遇到制约。目前,所有的信托财产都在各家信托公司中,这些财产处于什么状态,委托人只能去这家公司咨询。如果是诚信的公司,可能会提供给委托人准确的信息,如果是不诚信的公司,则可能提供给受托人有瑕疵的信息。在这种情况下,信托登记中心实际上提供了一个信息交流平台,投资者可以在平台上查到每家信托公司的信托财产状况以及委托财产的情况,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

  也正是因为这样,在相关法律规范不明确的情况下,不少信托公司对公开这些信息并不积极,再加上担心自己的客户信息会被泄露,上海的信托登记中心的发展并不是很顺利。不过这个问题在《信托登记管理办法》出台后将得到大大改善。

  王连洲表示,目前我国经济失衡,真正需要资金的中小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难以获得雪中送炭,而集合资金中的信托公司则是一种对公有制的间接代理公司,经过信托公司专家第二次经营性管理及集合性的计划,使公共资金得到有效的使用并获得投资收益。
(来源:上海金融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