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长安信托官方网站!本网站支持IPv6。投资有风险,认购需谨慎

房地产信托受“体检” 风险监测需全盘上报

阅读次数:4428次     4月以来,业界盛传房地产信托将受到更严格的监管。果然,银监会近日下发《房地产信托业务风险监测表》,将此前较宽松的自主报备改为“一丝不苟”的详细上报,并要求地方银监局出示“判断意见”。

 

  地方银监局出示“风险意见”虽然银监会一直强调“没有出台叫停房地产信托的规划”,但事实上,地产类信托的监管环境已日趋严格。

 

  日前,一份名为《关于逐月上报房地产信托业务风险监测表》的通知被下发到信托公司手中。《监测表》要求信托公司从本月起,每月详细填写每一个房地产信托项目的属性、规模、到期日、房地产项目类型、资金投向等信息,并于当月7日前完整并上报。据了解,《监测表》要求信托公司填报每一个房地产信托产品的风险控制措施,详细说明抵押或担保措施。对于三个月内到期兑付的房地产信托项目,要求填列第一、第二及其他还款来源,并根据5级风险进行自评。除了信托公司自己的判断,《监测表》还要求各地银监局对三个月内到期兑付的房地产信托项目,逐一出具“对项目到期兑付风险的判断意见”。值得关注的是,《监测表》还要求信托公司列明“资金来源有无银行理财资金”,如有还须说明具体金额。

 

  有信托公司人士表示,此前对于信托产品的报备一直比较宽松,像这样完整、仔细并还会做出“批示”的审查十分少见,说明监管层对房地产信托担心的程度。在用益信托首席分析师李旸看来,银监会对房地产信托业务的监测主要出于两个目的,一是了解目前房地产信托融资的情况,二是对风险进行管控。

 

  数据表明,2011年一季度国内新增房地产贷款累计5095亿元,同比少增3338亿元。与房地产信贷增量缩小相反的是,房地产信托规模却出现“井喷”。据中国信托协会统计,1—4月信托公司共发行集合类房地产信托项目222个,募集资金722.11亿元,发行数量同比增66.92%,募集资金规模同比增长115.26%。数量上的增减,一目了然。

 

  监管环境日趋严峻去年以来,银监会就一直密切关注房地产信托。与此前的措施相比,此次银监会显然把控制房地产信托规模与风险的职责,更直接“下放”到地方银监局。

 

  有消息称,《监测表》下发后,一些风险过高的房地产信托已被当地银监局紧急叫停,部分一线城市房地产信托业务量较大的信托公司也被要求重新审核已发产品的风险状况。与“一刀切”的统一模式相比,各地银监局对地产信托风险的考量会更精准。专家表示,在通胀及信贷紧缩背景下,下一步对房地产信托的监管会继续加强。银监会此轮详细“摸底”后,接下来的政策将更加果断、有效。

 

  据悉,此前银监会曾有意引导信托资金进入保障房市场,并在政策上有所扶持、倾斜,然而近期一些保障房信托却出现“名不副实”的投资状况,让监管层打消了这种想法。

 

  据统计,今年挂钩保障房建设的信托产品发行规模总计约79亿元,这些产品都在计划中注明诸如“经适房”、“棚户区改造”、“拆迁安置房”等挂钩保障房的字眼。但真正投资到保障房、经适房等政府所鼓励的房地产的资金并不多。如中融国际信托最近推出的“中融-鄂尔多斯伊金霍洛旗棚户区改造项目集合资金信托计划”,计划书中便详细阐明所募集资金投资项目类型包括还迁房,同时还包括商品住宅、商业、写字楼、酒店等,定位为伊金霍洛旗中心地段中高档综合社区。“在信托计划的名称中我们看到的是保障房,但在下面运作的时候,可能只有部分与保障房有关,仔细阅读信托产品计划书可以发现,有些产品提到信托资金会分为两部分,一部分做政府支持的保障房,一部分做商品房,而后者的信托资金占比往往较大。”普益财富相关人士指出,这种现象在保障房信托中并不少见。(来源:上海金融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