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长安信托官方网站!本网站支持IPv6。投资有风险,认购需谨慎

信托券商:差异化经营私人化银行业务

阅读次数:5060次      如果说2007年是中国私人银行的元年,那么2012年,或许可以被称作是中国的财富管理元年。因为,监管部门对证券、基金、保险等行业投资范围的放开,点燃了各路机构对于转型财富管理的热情。以投资业务见长的信托和以经纪业务见长的券商,开始与商业银行同台竞技。在前者看来,到目前为止,信托、券商最能吸引客户的仍然是投资能力,但财富管理是未来私人银行业务的方向,这是谁都不会放弃研究和探索的领域。


    平安信托总经理助理韩晓坦言,平安信托在内部也经常讨论,该采取怎样的策略与私人银行、证券机构、第三方机构较量。从2005年提出私人财富管理战略至今,其吸引客户的最关键因素仍然是投资能力。


    作为中国市场化程度最高的信托机构之一,平安信托目前已拥有20000左右的客户数和2800万资产规模。但在韩晓看来,“目前的信托客户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私人银行客户”。


    在中外资私人银行、券商、信托的广泛交流中,大家普遍共识的一点是,私人银行业务的最终归宿应该是客户进行全权信托的选择,能够为客户提供资产配置、资产保全、财富传承等全面的服务类型。而在私人银行业务仍在起步的现阶段,看到的更多的是同质化的以销售理财产品为主要内容的财富管理。


    韩晓表示,现阶段要生存,就必须先把投资做好。“当然我们也在发挥信托独有的创新精神,尝试做真正意义上的财富管理。”


    在这一点上,中国国际金融公司董事总经理韩巍强的看法更加明确。“如果银行、证券、信托所拥有的客户基础是一样的,那么区别只在于服务和产品。”韩巍强说,从目前的状况来看,信托、券商更加像是产品的制造商,要想开展私人银行服务,就必须要和更多的机构合作。


    在宏观经济下行的大背景下,今年信托产品普遍供应不足。平安信托已经开始尝试发展离岸业务如海外信托、QDII,并在下半年尝试向同业购买,在公司内部被称为“买鱼业务”。在韩晓看来,财富管理行业的竞争将越来越激烈,而信托机构未来的核心竞争优势只在于两点,即建立一支有战斗力的渠道团队以及提升投资后管理能力。
(来源:上海证券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