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题:国寿投资入股重庆信托
近日,重庆水务发布公告称,“公司挂牌转让股权的最终受让方为国寿投资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国寿投资”)。公告显示,重庆水务持有的重庆国际信托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重庆信托”)23.86%的股权共计58180万股以每股4.17元的底价通过重庆联合产权交易所挂牌征集受让方进行转让。交易完成后,国寿投资将成为重庆信托的第二大股东。
中国人民大学信托与基金研究所执行所长邢成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险资与信托相互持股的案例日益增多,据不完全统计,重庆信托或许是继平安信托、中诚信托、国投信托之后又一家有保险背景的信托公司。”
险资入股信托原因何在?
对于连月来接连两起保险资金入股信托公司的事件,信托业内人士表示,险资的注入一方面有利于进一步优化信托公司的股权结构;另一方面有利于丰富信托产品,同时分散风险。邢成分析认为:“就信托而言,近一段时期以来,无论是信托业年会上的领导讲话,还是银监会监管工作会议上,都对信托净资本管理提出明确要求,信托公司解决净资本约束问题迫在眉睫,特别是对于资本规模不太雄厚的信托公司来说,如果有资金实力强的公司伸出橄榄枝,对信托公司则将是优势互补,形成战略多元的格局。”
那么,保险资金入股信托原因何在?邢成认为,一方面,这是在当前泛资管背景下的必然选择。“目前,全牌照或多金融牌照的金融控股公司越来越意识到信托的重要性。如果缺少信托牌照,金融控股公司是不完整的,因此,有实力的保险公司入主信托公司,恰是弥补金融板块中的短板。”邢成说。事实上,险企跨行业的布局已现端倪。以泰康人寿为例,2012年底,泰康人寿曾与中信信托完成了业内首笔 “信保业务合作”——泰康人寿出资9.68亿元认购“中信•聚信汇金地产基金1号集合资金信托计划”优先级信托产品。据悉,截至2012年末,泰康人寿并表总资产4141.9亿元,归属母公司净资产207.4亿元,实现归属母公司净利润约19.5亿元。2012年泰康人寿保费收入行业排名第五,保险资产管理规模达5000亿元。
另一方面,对保险的业务模式和产品创新而言,入股信托或是突破口之一。邢成表示,金融机构中普遍存在盈利模式困局,保险就是其中之一。新的盈利点如何突破?如何给保费找到更合规合法、更符合市场规律的出口?显然,入股信托有利于更深层次的信保合作,进一步凸显保险的资管功能,为保险资金找到好出口。
哪种类型信托公司易获险资青睐?
据业内人士介绍,由于信托行业股东背景复杂,保险公司进入并不容易,有央企、国企背景的信托公司或许更容易与险资对接。目前有险企背景的信托公司,平安信托依托平安集团,中诚信托大股东为中国人保,国投信托引入泰康人寿,重庆信托引入国寿投资,后两者的大股东分别为国家开发投资公司和重庆国信投资控股有限公司。
“从保险公司角度看,有实力的大型保险公司希望有与它体制机制匹配的信托公司,信托的盈利能力、市场地位、规范程度等都是保险关注的方面;而信托公司的兴趣点则是带有金融牌照又有央企、国企背景的保险公司,再加上如果信托公司自身对保险资金相对需求强烈,又有引进战投或增资扩股的需求,这样双方契合度高,自然一拍即合。”邢成说。
信保合作能否有所突破?
正如邢成上述分析,以做全牌照金融为目标的大型保险公司,将通过参股信托实现公司跨行业的扩张。
对于信保合作,保监会发布的《关于保险资金投资有关金融产品的通知》中要求,“担任受托人的信托公司应当具有完善的公司治理、良好的市场信誉和稳定的投资业绩,上年末经审计的净资产不低于30亿元人民币”。这种业务层面的信保合作,邢成认为属于浅层次的信保合作针对目前的信保合作现状,邢成说:“并不理想,更多体现在股权层面和组织架构层面。另外,信保合作还体现在双方在产品组合、投资共享、渠道共享等方面,如平安保险与平安信托之间就采取这种模式,毕竟保险的销售网络和渠道是信托公司比不了的。”
当前的信保合作,股权层面合作有了,业务层面的保险资金购买信托产品有了,资源捆绑渠道共享有了,那么,信保合作更大的突破点在哪儿?邢成表示,在产品创新和产品功能上,信保合作应该实现高层次的突破。他建议,信托借鉴国外经验,推出保险信托,“这是更深层次的产品创新,应该是信保合作的高级阶段。也就是说,假如某投保人投了5000万元的险种,出险后受益人拿到5000万元,他可以跟信托进行链接,把赔付的保费变为信托产品,通过信托代为理财,从而使其资产保值增值,这在国外是很成熟的产品,而且对投保人来说也有一定现实意义和需求。”邢成说。(来源:金融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