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长安信托官方网站!本网站支持IPv6。投资有风险,认购需谨慎

2004年度集合资金信托产品分析

一、2004年资金信托产品的基本统计特征
(一)2004年国内资金信托产品预期收益率统计分析
总体来看,2004年信托产品收益水平稳中有升而兑付将进入高峰期。由于2002年7月我国才允许开展集合资金信托业务,故2004、2005年便形成信托产品兑付的高峰年。截至2004年12月底,2004年几乎所有信托产品均达到了预期收益水平,据不完全统计,327个信托产品的年平均预期收益率为:4.66%。
(二)2004年国内资金信托产品发行季度特征
1、信托产品数量和资金量特征
2004年第一季度共有39家信托公司发行并公布了74个集合资金(含财产)信托品种,实际募集资金总计65.15亿元,平均单个品种募集0.880亿元。与2003年第四季度相比,品种数量增幅-14.94%,减少13个,募集总金额增幅-30.77%,减少29.0亿元,平均单个品种募集金额增幅-18.61%,减少0.201万元。这是季节性因素(春节)造成的,但与去年同期相比,仍然呈现大幅增长的态势。
2004年第二季度共有35家信托公司发行并公布了75个集合资金(含财产)信托品种,实际募集资金总计73.1亿元,平均单个品种募集0.974亿元。与第一季度相比,品种数量增幅-8.54%,减少7个,募集总金额增幅2.94%,增加2.1亿元,平均单个品种募集金额增幅12.55%,增加0.109万元/个。二季度并没有出现预期的快速增长,原因有二:监管部门加强对信托公司的监管、检查,使得信托公司开展业务时变得谨慎;国家宏观经济因为过热开始进入调控状态,信托公司外部经营环境发生转变,信托公司相应做出调整。
2004年第三季度共有31家信托公司发行并公布了67个信托产品,实际募集资金总计63.8亿元,平均单个基金募集0.952亿元。与第二季度相比,信托产品数量增幅-16.25%,减少13个,募集总金额增幅-11.01%,增加-7.9亿元,平均单个基金募集金额增幅6.26%,增加0.056万元/个。
一到三季度,信托产品的发行持续下滑,监管政策是主要的影响因素。
2004年第四季度,共有33家信托公司发行了114个集合信托计划,募集资金125.8亿元,单个平均募集1.094亿元,一举扭转了前三季度的低迷走势,出现了爆发性增长。从图一和图二中,我们可以直观地看到这一显著的趋势。
据统计,与第三季度相比,去年第四季度集合信托计划数量增加41个,增幅55.4%,募集总金额增加59.6亿元,增幅89.9%,单个平均募集金额增加0.199万元,增幅22.2%。其中贷款的资金比重上升至82.0%,为全年之最。
2、信托资金行业投向特征
一季度,房地产29个(32.41亿元),金融市场20个(11.75亿元),交通建设10个(11.23亿元),制造业6个(3.50亿元),电燃水2个(2.3亿元),水利环境、不明投向各为2个,农林牧渔、住宿餐饮、租赁行业各1个。可以看出,相对去年第四季度,投向于房地产领域品种虽然数量比重下降为39.2%,但资金比重已经上升到49.7%;交通行业数量比重上升,但资金比重下降;金融市场数量、资金比重均略有回升,但其中的证券投资品种资金由8.72亿元进一步萎缩至4.59亿元,与证券投资基金的超大规模发行形成鲜明的反差。
二季度,房地产24个(27.43亿元),金融市场21个(18.98亿元),交通建设6个(5.8亿元),电燃水5个(5.99亿元),批发零售6个(2.41亿元),制造业4个(1.04亿元)、水利环境、教育、租赁投向各为2个,文体娱乐、住宿餐饮、不明各1个。可以看出,相对第一季度,各主要投向行业变化较大:投向于房地产领域品种数量比重、资金比重分别开始不同程度地下降,资金比重降幅十分明显,从49.7%降至现在的37.5%;电燃水行业快速增加,资金比重从3.5%上升至8.2%;交通行业资金比重迅速下降,资金比重从17.2%跌至7.9%;金融市场数量维持不变,但资金比重回升至26.0%,主要因为其中的购买信贷资产增加,证券投资数量减少,资金金额仍徘徊在4亿元水平上下。
三季度,房地产17个(17.40亿元),金融市场12个(12.95亿元),交通运输9个(10.72亿元),电燃水5个(7.85亿元),水利环境6个(5.65亿元),制造业5个(4.67亿元),不明4个(1.12亿元),农林牧渔、教育、租赁商业服务投向各为2个,批发零售、居民服务、卫生社保各1个。可以看出,延续第二季度状况,投向于房地产领域品种数量比重、资金比重分别下降,资金比重降幅十分明显,从37.5%降至现在的27.3%;电燃水行业继续增加,资金比重从8.2%上升至12.3%。交通运输行业资金比重转而上升,资金比重从7.9%回升至16.8%;金融市场均下降,虽然其中的购买信贷资产增加,但主要由于证券投资信托产品数量与资金绝对数、比重数均大幅减少,资金金额已经降至2002年以来最低水平,为1.12亿元,股市低迷导致此类基金萎缩。本季度的信托资金投向特点是行业范围广,且比较分散
四季度,投向房地产领域的信托产品资金比重一改前期的持续下降状况,从第三季度的27.3%回升到35.7%;交通运输行业资金比重继续上升,从16.8%升至41.0%,增幅最大;电燃水行业继续增加,资金比重从8.2%上升至12.3%。投向金融市场的信托产品开始增多,其中证券投资信托产品数量与资金绝对数、比重数均显著增加,募集资金金额为3.18亿元,与股市低迷的现状略有差异。该季度新增了商品交易这一新型资金运用方式,其业务模式为信托公司购买商品(如房产、矿产),在一定期限后,对方再回购。
3、信托产品资金运用方式季度特征
一季度的74个信托品种中,贷款类39个,32.92亿元;投资类23个,16.00亿元(其中证券类12个,4.59亿元,实业类5个,3.48亿元,购买收益权5个,7.40亿元,外汇投资1个,0.17亿元);购买银行信贷资产5个,3.25亿元;代理类5个,10.58亿元;组合运用类1个,1.70亿元;租赁类1个,0.70亿元。第一季度贷款类的数量、资金比重占50.5%,仍然为主要方式,实业股权投资类下降,购买收益权与代理类数量增加。
二季度的75个信托品种中,贷款类39个,38.26亿元;投资类14个,7.45亿元(其中证券类8个,4.41亿元,实业类5个,2.44亿元,购买收益权1个,0.60亿元);购买银行信贷资产10个,11.62亿元;代理类7个,10.84亿元;租赁类2个,0.20亿元;组合运用、购买租赁资产、不明类各1个。第二季度贷款类的资金比重占52.4%,进一步得到强化;实业股权投资类、购买收益权类不断下降;购买信贷资产的资金运用方式大幅增加,股份制商业银行因为明显受到紧缩货币政策的影响,于是增加了与信托公司的合作;代理类品种数量继续增加,它采用了财产信托的操作方法,可以规避政策对200份信托合同数量的限制,受到一些信托公司的青睐。
三季度的67个信托产品中,贷款类44个,44.04亿元;投资类8个,4.15亿元(其中证券类4个,1.13亿元,实业类2个,2.37亿元,购买收益权2个,0.65亿元);购买银行信贷资产7个,11.60亿元;代理类7个,3.67亿元;不明类1个。延续第二季度状况,第三季度贷款类的资金比重上升至69.1%,成为主要方式;而实业股权投资类、购买收益权类不断下降。购买信贷资产的信托产品数量虽然略有减少,但募集金额持平,与股份制商业银行的这一合作方兴未艾;因为被要求参照资金信托200份合同标准执行,代理类基金(财产信托)平均每个募集资金下降较多,但数量略有增加,其原因在于信托公司认为财产信托能够避免缴纳交易环节税负。
四季度的114个信托产品中,贷款资金比重上升至82.0%,为全年之最。证券投资信托产品数量与募集资金都比第三季度增加一倍左右。购买信贷资产的信托产品虽然数量增加,但募集资金反而下降。四季度新增了商品交易这一新型资金运用方式,其业务模式为信托公司购买商品(如房产、矿产),在一定期限后,对方再回购。
 
二、信托产品预期收益率特征分析
 
1、预期收益率与地域关系的分析
我国区域经济发展很不平衡,导致信托产品的预期收益率也有一定的差异。这里我们根据信托公司所在的地区,按区域将信托公司划分成6个片区,在每一个片区中,分别计算2004年全年信托产品发行数量以及各类信托产品的平均年预期收益率,从而可以看出各大片区信托业发展的总体水平,有助于今后在条件成熟时,为信托公司的异地开展业务提供参考。
 
2004年各地区信托产品情况一览表
 

     

信托产品发行数量(个)

年平均预期收益率(%)

 

5

4.69%

 

79

4.89%

 

71

4.63%

    

73

4.75%

   

48

4.42%

西部地区

51

4.67%

 
由于部分信托公司的产品并没有对外公布,我们能统计到的数据并不完全,但数据基本能代表各地区信托业的总体水平。据统计,2004年全年共有48家信托公司对外公布了自己的信托产品,其余11家信托公司的产品无从查找或没有发行。从信托产品的地区分布上来看,主要集中在华北、华南以及华东三个地区,占到信托产品总数量的68.2%。这三个地区有30家信托公司发行了信托产品,数量为223个,平均每家发行产品近8个,其中部分信托公司的产品发行量更大,北京国投能统计到的信托产品27个,北方国投能统计到的信托产品24个,这两个公司在全国的信托公司中发行量都名列前茅。东北地区能收集到的产品数量非常有限,平均年预期收益率的大小并不能代表什么。西部地区包括西南和西北两个大区,2004年发行了信托产品的公司有9家,发行产品共计51个,平均每家公司发行产品不到6个,我公司去年发行了15个产品,在西部地区中处于领先位置。在年预期收益率方面,华中地区的平均水平相对较低,华北地区平均水平最高,其余地区水平接近。统计显示每个地区都有年预期收益率高达9%的信托产品,也有年预期收益率只有3%的产品,但大部分产品的预期收益率仍然处于平均水平,没有充分证据表明经济相对发达地区,信托产品的年预期收益率就一定高。华南、华东地区,信托产品的发行数量较多,但预期收益率并不突出。而华北的北京、天津地区,信托市场相对比较成熟,部分信托产品的发行量很大,竞争激烈,平均年预期收益率最高。
 
2、信托产品预期收益率与期限的关系
  
   
从期限上来看,2004年信托产品主要还是集中在三个时点上:1年期、2年期、3年期。这里所说的“组合”是指同一个信托产品,在期限设置上可能有1年期、1.5年期、2年期、3年期等多种组合期限,有的一个信托产品,它有不同的期限,每个期限募集资金的规模、年预期收益率都各不相同,投资者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投资,增加了产品设计的灵活性。但2004年在期限上相对比较突出的就算存续期间长达4年、5年、6年甚至更长的超长期信托产品,虽然发行数量不是很大,但一般这类产品投向比较清晰,运作方式主要集中在一部分股权投资和收益权转让的信托产品中,每个产品的年预期收益率几乎都能达到5%以上。如新疆国投2004年10月发行的金福世贸广场不动产管理信托,期限为3—20年,预期年收益率可达8.1%,期限长预期收益率高,北京国投也推出有类似的产品,所以说长期限信托产品应该是今年信托公司规避风险的一项措施。下面我们统计了2004年度各信托产品在不同的期限中的年平均预期收益率及各期限中预期收益率的最高与最低值,这样能比较明确的看出各个期限中信托产品年预期收益率的市场行情,以方便我们在以后设计信托产品中,能较好的把握预期收益率的大小。
 
 
2004年国内资金信托产品预期收益率统计

 

年平均预期收益率(%)

最高年预期收益率(%)

最低年预期收益率(%)

一年期

4.2023

7

3

二年期

4.7649

9

3

三年期

4.8310

8

3.8

三年以上

6.1950

9

4.4

所有期限

4.6330

9

3

数据来源:用益信托工作室
从表中年平均收益率的值可以看出,随着信托产品存续时间越长,年平均收益率也就越大。这也正好体现了风险越大,收益越高,风险与收益对等原则。因为随着信托存续期限的延长,信托产品面临的各种不确定因素比较多,面临的风险较大,用高收益率来弥补投资者在承受高风险时所付出的时间、心理成本。如3年期以上的信托产品的年平均预期收益率可以达到6.195%,远远高于1年期的年平均预期收益率4.2023%的水平,但并不说明信托产品存续时间越长,年预期收益率就一定要高,也应根据项目的风险大小、担保措施、盈利能力等具体情况确定,一年期信托产品中也有年预期收益率高达7%的,三年期信托产品中却有年预期收益率3%的,所以说期限和年预期收益率并不是绝对正相关。
从纵向上看,我们比较了2003年和2004年的数据,在相同的信托产品存续期间,2004年度年平均预期收益率又有哪些变化呢?将两年的数据进行比较,如下表:
 2003-2004年国内信托产品预期收益率比较
 

信托产品存续期限

  • 咨询热线
    400-000-0080
  • APP下载
  • 官方微信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