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长安信托官方网站!本网站支持IPv6。投资有风险,认购需谨慎

家族信托破解财富魔咒:公益基金商业化运作

阅读次数:4386次      台湾旺报报道,高雄老家传来让人心痛的消息。阿万婆走了,86岁老人家往生依照习俗,高龄寿终不算办丧事,理应不该伤心的。但让人心痛的是,曾经在庄仔内算“好野人”(有钱人),有店面一条街的阿万婆早已分完家产,听说走时身边仅剩40万,有子女连最后一面都避之唯恐不及。

  阿万婆的故事是典型的台湾“田脚仔”家庭悲剧。第一代耕田因土地致富,第二代争家产兄弟反目,第三代只能看各自的造化了。谁不希望家财一代传一代,庇荫后代子孙,但“富不过三代”似乎成了中国传统式的“好野人”魔咒。

  家族信托 破解魔咒

  近年在台港富人圈子里,流行一种财富管理方式──家族信托,正是针对化解这一道魔咒而来。台湾富豪成立信托着重节税保财。在香港,特别用来提防家族企业因子女分家,控股权落入外人手里。

  香港豪门因美人丢掉江山的代表首推郭炳湘。10月5日,香港各大报的头条新闻:新地分家,郭炳湘(长子)没份。新鸿基地产(0016.HK)是香港地产股龙头,市值达3500亿港元(约合新台币1.4兆),两年前传出郭炳湘的红颜揽权,郭老太震怒拔除长子主席职位,闹得满城风雨。兄弟之间为争夺控股权,对簿公堂。家变最新版本的解决之道是改组家族酌情信托,以防家族江山拱手让人。

  公益基金 商业运作

  私募基金行家指出,香港富豪们最初设立家族信托,主要是在1997年主权移交前夕,希望透过这些海外注册的基金来转移资产,不过回归多年后这类顾虑打消了。随着香港家族财团势力日益壮大,富豪们也认识到,家族信托基金不仅可以保全财产,还可以避免公司因子女分家而被解体。长远来看,透过信托持续分配财产利益也可以让子孙后代不虞匮乏,避免“富不过三代”的命运。

  除了家族信托,基金会也是香港富豪传家的重要理财工具。华人首富李嘉诚宣称,李嘉诚基金会是他的“第三个儿子”,会把三分之一的财产分给这个儿子。

  台基金会 投资受限

  台湾基金会受限于财团法人身分,实际操作被要求与商业利益撇清关系。

  香港则不然,公益基金会普遍以有限公司的形式营运,不少涉及商业投资。李嘉诚基金会的新闻经常出现在财经新闻版,3年多前眼光独到入股facebook(脸书),为基金会赚进不少善款。

  肥水不落外人田,李嘉诚基金会日前把部份资产交由其子李泽楷控制的资产管理公司“柏瑞投资”(PineBridge Investment)管理。柏瑞原属美国国际集团(AIG),今年初才由李泽楷掌控的盈拓集团纳入旗下金融版图。

  邵逸夫奖 仿诺贝尔奖

  香港业内人士透露,传媒钜子邵逸夫家族基金成功的管理模式是行内的必修案例。邵氏家族把从传媒帝国赚来的钱通过基金投到海外,由专业资产管理公司打理,不仅为善款增值,也为慈善工作奠立永续经营的事业基础。

  邵逸夫奖基金仿效诺贝尔奖基金运作,每年颁发高达300万美元奖金,表扬有杰出贡献的科学家,奖金主要来源便是靠资产管理“钱滚钱”。

  邵氏基金会早在1985年开始与中国教育部合作,协助发展教育、医疗事业,“邵逸夫楼”在大陆各处遍地开花。个人曾身为邵氏家族企业香港广播电视TVB员工,也因此受惠。(来源:联合早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