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长安信托官方网站!本网站支持IPv6。投资有风险,认购需谨慎

信托业受困于“隐性担保”

阅读次数:5711次     首份《信托公司兑付风险评价报告》出炉


    信托公司过分依赖“刚性兑付”,集合信托产品收益率未能反映兑付风险。日前,上海交通大学中国金融研究院发布了国内首份《信托公司兑付风险评价报告》(下称《报告》)指出:“信托公司兑付风险客观存在。”


    目前,信托行业陷入了一个“怪圈”:公司不愿轻易破坏“刚性兑付”的行业潜规则,从而不得不承担相应的声誉风险;于是,信托产品的预期回报成为了信托公司的一种承诺,即所谓的“隐性担保”。不过,上海交通大学上海高级金融学院金融学教授、执行院长张春认为,当产品出现损失而且赔偿金额超出信托公司的实际承受能力时,必然会有信托公司打破这种默契,出现兑付问题。


    行业整体风险有多大
    市场上对信托行业的整体风险有各种评价。《报告》尝试从信托公司的净资产偿付能力和流动性支付能力等指标来衡量信托行业的风险。张春告诉记者:“为此,我们对信托公司做了压力测试,得出一个比较客观的结果。”


    《报告》指出:以净资产偿付能力指标衡量,信托行业整体偿付风险较低,部分信托公司在集合信托业务方面还具有很大发展空间;以流动性支付能力指标衡量,信托行业整体存在一定流动性风险。


    “我们定义的兑付风险是信托公司未能支付其类固定收益产品预期收益的可能性。理论上,这种可能性应该是一个概率。但由于目前违约数据缺乏,还无法将风险评估与违约概率进行映射。”张春进一步解释。


    《报告》特别指出:目前,评价体系的结果只反映信托公司之间的相对兑付风险或兑付能力差别,而不是和违约概率相对应的信用评级,也不是信托公司综合排名,更不是评价具体某一个信托产品的风险。


    资产管理能力有多高
    “信托公司的资产管理能力与公司的主动管理资产占比有显著相关性。”张春告诉记者,“通常,资产管理能力强的公司必然会选择尽量多做回报率高的主动管理业务。以主动管理资产占比衡量,信托行业的资产管理能力较高。”


    数据显示:信托公司2012年主动管理资产占比行业平均值为64.8%,占比超过50%的信托公司有43家(共计60家信托公司)。不过,张春指出,“行业两级差异比较明显。”


    截至2013年第三季度,国内信托资产规模已经突破10万亿元大关,是仅次于银行业的第二大金融子行业。在信托产品中,面向中等投资者的集合信托资产规模为2.35万亿元,约占信托资产规模的1/4。此前定义为“私募性质”的集合信托产品在某种程度上已成了一种“类公募”的投资产品,因此,信托公司的资产管理能力显得尤为重要。


    风险定价能力有多强
    “集合信托产品收益率没有反映信托公司的兑付风险,因此,目前的信托市场并没有真正实现风险定价。”张春说,除此之外,信托加权年化报酬率也没有反映信托公司的兑付风险,“兑付风险低的信托公司从信托业务中的获利能力还不如兑付风险高的信托公司,这值得我们反思。”


    另一方面,《报告》指出,产品发行规模大的信托公司兑付风险低,但与产品收益率没有明显关系,说明收益率差异本身不足以影响投资者的选择。


    综合了37项指标后,《报告》根据信托公司2011、2012年的年报以及其他公开信息,对60家信托公司进行了打分和排序。张春强调称,信托规模的迅速扩张导致违约的风险在增加,通过兑付风险的排名,可以让银行、第三方理财机构更直观了解各家信托公司的资产管理、风险把控能力。
(来源:国际金融报)